作者: 楊 飛 孫 濤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0-10-12 10:10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鄆城縣經濟開發區的山東天勤礦山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正在加工新型NPR錨索。據了解,該錨索具有更好的延伸和強度特性,可施加高預應力、忍受巖體大變形、沖擊吸能效果好,適合應用于煤礦開采、隧道建設等。
“新型NPR錨索是第三次礦業革命核心技術在山東進行產業化的重要成果,我們公司建立了國內外第一條新型NPR錨索生產線,至今已建立5條。”企業副總經理尋傳林介紹道。
山東天勤礦山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通過共建科技創新平臺、聯合攻關項目、共同轉化成果等方式,先后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實現了技術蝶變,企業邁出了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步伐。
引育并重 搭建院士匯聚高地
許碩和蔣振華在天勤礦山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參與實驗項目,均是名校在讀博士生,天勤礦山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為他們提供了最大便利開展科研實驗。“在這里,我們真正做到了學、研、用相結合。”許碩說。
天勤礦山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曾艷君說,企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頂尖人才,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才能發展壯大。在市縣科技系統支持下,2014年,天勤礦機與時任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院長李術才教授(現為山東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團隊合作,建立了山東天勤協同創新基地與科研孵化基地,并成立了山東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開展地下工程圍巖控制新技術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產品技術含量和競爭力得到極大提升。
“為尋求更高層次的合作,我們多次主動登門拜訪我國巖土工程試驗裝備研發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顧金才院士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礦業科學協同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何滿潮院士。兩位院士分別在2017年和2019年與企業開展合作,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曾艷君介紹,近年來,通過與幾位院士的合作,為企業培養出高級職稱3人,博士研究生8人,碩士研究生12人。
項目扶持,助力關鍵技術突破
煤炭開采中,如何減少沖擊地壓帶來安全事故是一項重要課題,天勤礦山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引進了何滿潮院士引領的我國第三次礦業革命核心技術——切頂卸壓無煤柱自成巷技術,承擔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子題“深井切頂卸壓無煤柱自成巷關鍵技術與裝備”,實現了其在我市巨野礦區深部礦井的落地應用,減少了巷道掘進量,提高了煤炭資源回收率,保障了煤礦安全生產,并初步開展了利用該技術源頭防治深井沖擊地壓等重大災害事故的探索。
在院士專家支持下和平臺建設過程中,該公司開展了系列科技攻關與技術研發工作,推動了核心技術裝備的產業化應用,促進了深部地下工程的科技創新與發展,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目前,該公司建設有山東省地下工程安全控制工程實驗室、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菏澤實驗中心、山東省院士工作站、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菏澤重點實驗室、菏澤市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示范基地、山東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與山東大學大學生實踐基地。公司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8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軟件著作權2項,主編煤炭行業團體標準1部,獲得煤炭行業部級與山東省省級建設工法2項,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工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9項以及菏澤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與菏澤市專利技術一等獎。 記者 楊 飛 孫 濤